《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该法,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您认为哪些产品的质量问题最突出
A、食品 B、化妆品 C、建材 D、农资 E、保健品 F、医药 G、房地产 H、家电 I、服装
王维泉:食品和药品是和老百姓健康关系最密切的。现在电视、网络上总是曝光假药、劣质食品,看得我心里很不安。至于化妆品,我听周围的人说,仿冒名牌、损害皮肤这些问题也是很多的。
刘毅如:我觉得是食品和房地产。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最近在食品安全领域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所适从。而在房地产领域,质量问题往往更复杂,一些问题甚至是普遍现象。
黄宜芬:我觉得主要是食品和房地产。民以食为天。牛奶、鸡蛋、猪肉、蔬菜等这些天天需要吃的食品,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而近年来,屡屡出现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弄得人心惶惶,我们都不知道该吃什么好了。接下来就是房地产。现在房地产商的失信行为真是让人痛心。去年我女儿买了一套130万元的房,房地产商承诺是按照每平米2000元的标准进行精装修。结果今年4月份去收房时发现,大门门框的三边里面都是空的,只塞了一些泡沫、碎木头,一块砖头还可以随意拿出。一天未住的房已经有大大小小19条裂纹。一间卧室的墙面因下雨已经出现大面积渗水。这样的房子怎么能使人住得安心呢。
周舟:集中“轰炸”消费者的电视购物,问题最突出。我有一位亲戚曾经上过当,花几百块钱买了一件质量毫无保障、没有任何功效的保健“废品”,这样的真实案例让我对电视购物非常反感。
宋慧:食品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质量,但近两年不断爆出的负面消息让我们对这个行业的信心日渐减弱。对于保健品,从铺天盖地的电视购物广告中可见一斑,孰好孰坏难道是厂家自己说了算?房地产是大额消费,一旦出现问题也是最难维权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于房地产的信息了解比较少,处于信息弱势,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发布相关质量信息。
您认为当前企业质量失信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A、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B、生产销售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等管理范围内未取得相应资质的产品 C、不履行质量承诺 D、产品标识不清、不明示产品性能指标 E、售后服务不到位 F、短斤缺两 G、消费者投诉得不到及时解决 H、使用豪华包装,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王维泉:制假售假不用说了,我现在最恨的是虚假宣传,骗老百姓的钱。我们这的电影院经常有骗子公司来搞活动,很多老人上当。这种事情光靠消费者自己是很难分清真假的,希望政府能够管管。
周舟:我比较关注IT产品,感觉这两年企业发展很快,新产品很多,但售后服务依然混乱。另外,山寨品牌太多,它们对热门产品的包装模仿复制,混淆视听。
黄宜芬:有几个方面,不履行质量承诺、售后服务不到位、消费者投诉得不到及时解决、使用豪华包装或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比如说,购房时样板间的用材都是比较好的,而消费者实际拿到手的房有相当一部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刘毅如:主要是在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履行质量承诺、使用豪华包装,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方面。现在,有些企业的经营思路很短视,图一时之利,既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又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有的广告也存在严重的夸张,误导消费者。
宋慧:很多产品质量不注意细节,比如,产品标识不清、不明示产品性能指标等,而且很多售后服务跟不上。
您通常是怎样发现质量问题的
A、通过检查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B、通过查询防伪标识和数码防伪等 C、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如食品中发现不洁物、产品不能正常使用等 D、使用产品后产生不良后果,如产生疾病、受到伤害等 E、产生怀疑后送检测机构检验
王维泉:我买牛奶、药品,都很注意看保质期,因为这些都是要吃到肚子里的,其他的商品我也会看看生产日期,但是不会很注意。其实,老百姓看质量好不好,主要就是靠眼看、手摸、嘴尝。
周舟:我平时不太注意产品的质量细节,一旦出现问题,下次购买时会比较小心。
黄宜芬:通过检查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或者通过查询防伪标识和数码防伪等。以前买东西上过当,买回家后才发现已过保质期。所以,现在买东西尤其是食品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是我必看的内容。有时候买了一些较贵重的东西,我都会拨打电话查询防伪标识。
刘毅如:我一般是通过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如食品中发现不洁物、产品不能正常使用等,或者使用产品后产生不良后果,如产生疾病、受到伤害等。我曾经在面膜里面发现虫子,在方便面里面看到塑料片。
宋慧:便宜不一定没好货,但碰到一些打折、捆绑销售产品,会尤其注意保质期有没有过,包装是否完整。
当您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您通常会怎么做
A、与商家或生产企业联系,要求退赔 B、向工商和消费者协会(12315)举报投诉 C、向质检部门(12365)举报投诉 D、向新闻媒体反映要求曝光 E、到法院起诉 F、什么也不做,自认倒霉
王维泉:一般来说,买了质量不好的东西,如果退不了,我就自认倒霉算了。如果真是遇到损失很大的情况,我会选择去投诉。现在虽然有“十倍赔偿”,但我觉得光靠消费者自己,不太可能实现。
周舟:与商家或生产企业联系,要求退赔。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商家或生产企业应该负主要责任。
黄宜芬:说实话,多数时候是什么也不做,自认倒霉。我觉得在保护权益面前,消费者是弱者。而且这方面的机制也不够完善。
刘毅如:与商家或生产企业联系,要求退赔。如果不是金额特别大的话,我一般都是找销售者索赔。但是如果是买到一些不合格的食品、衣物等都只能自认倒霉。我认为当前的监督、举报机制还不够完善。
宋慧:有时候,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时自认倒霉,不是因为缺乏维权意识,而是投诉成本太高以及投诉渠道不够畅通。
您认为造成质量失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企业经营短期行为 B、企业技术能力差 C、行业自律能力差 D、政府监管不到位 E、消费者无法了解真实的产品质量信息 F、社会监督未能发挥作用 G、市场环境差
王维泉:光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全社会来监督。比如说《食品安全法》实施了,但是我周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就说明政府部门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如果每个人都知道了“十倍赔偿”,那么企业就会感到压力,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质量问题。
周舟: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企业经营短期行为、行业自律能力差、政府监管不到位、消费者无法了解真实的产品质量信息。信息不对称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黄宜芬:我觉得这里面有多种因素,企业经营短期行为、企业技术能力差、行业自律能力差、政府监管不到位、消费者无法了解真实的产品质量信息等都有可能造成质量失信问题。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公众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
刘毅如:主要是4个方面:企业经营短期行为、行业自律能力差、政府监管不到位、市场环境差。企业都是趋利的,所以在市场经济下制度的监督很重要,我认为这4个方面中政府监管不到位是最重要的原因。
宋慧:“惩恶扬善”机制必不可少,一旦企业质量失信,必须承担重罚,用高额罚款来补偿消费者的损失。
为了放心购物,您会怎样做
A、提高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能力 B、到熟悉的商家购物 C、选购熟悉品牌的商品 D、查看防伪标签、数码防伪等 E、广泛收集产品和企业的有关质量信息
王维泉:买东西一看经验,二看知识。我自己在辨别真伪的知识上还很欠缺,主要是看以往购物的经验。对于没有用过的商品,主要就是看广告,我比较相信在中央电视台这些大媒体上面播放的广告,地方台的我基本不信。
周舟:我习惯选择熟悉的品牌,因为质量比较稳定,不容易出错。在购买家电等大额产品前,我会提前到网络论坛里,查看购买过该类产品的网友发表的感受和建议。
黄宜芬:我觉得消费者首先要提高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能力;其次是到熟悉的商家购物,选购熟悉品牌的商品。我现在买东西一般只买知名品牌的产品;最后是查看防伪标签、数码防伪等,并且广泛收集产品和企业的有关质量信息。
刘毅如:一是提高自身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能力;二是到熟悉的商家购物;三是选购熟悉品牌的商品。
宋慧:我不会单纯地认准某一个品牌,而是经常轮换着使用,在消费中比较质量优劣,这就是常言说的“货比三家”吧。
您对产品质量的评价信息来自哪里
A、个人消费经历 B、熟人的意见 C、广告宣传 D、媒体的报道 E、 政府网站
王维泉:自己用过肯定心里有数,另外有时候和熟人聊到这方面的话题,他们的想法我也会参考。至于媒体报道,我还是选择相信比较权威的媒体,比如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报》,因为毕竟是全国性的。
周舟: 不相信小道消息,更相信一些权威的中央媒体,如果他们报道某一类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短期以内我不会选购该类产品。
黄宜芬:主要是个人消费经历、媒体的报道和政府网站吧。像《每周质量报告》这样的节目我是必看的。
刘毅如:个人消费经历、熟人的意见、广告宣传和媒体的报道。我会特别听取熟人和媒体的意见。
宋慧:比起一些夸张的广告宣传,我更信任个人体验和口碑传播。
国家质检总局正在建设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您最希望将来从该平台上了解哪些信息
A、企业的质量信用等级 B、企业资质信息,例如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等 C、企业良好信息,例如地理标志产品、ISO9000认证、节能产品认证等 D、企业的质量违法违规信息 E、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 F、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信息 G、消费者的投诉信息 H、假冒伪劣识别信息
王维泉:我觉得信用等级很方便,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个产品更好,更值得相信。只要看下企业的信用等级,就能大概知道企业的基本情况,我觉得这个很必要。
周舟:感觉遇到质量问题时联系企业比较困难,要么是电话占线打不通,要么是互相推诿,希望能提供一条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便捷渠道。
黄宜芬: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和假冒伪劣识别信息。
刘毅如:企业的质量信用等级、企业的质量违法违规信息、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信息、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和假冒伪劣识别信息。我希望这是一个公正公开透明的平台,能为消费者提供有效信息。
宋慧:企业资质信息、企业的质量违法违规信息、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信息……质量信息当然多多益善,但要注意在消费者中间加大普及力度。
您对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王维泉:建议在人流比较大的地方,比如超市、广场,设立质量信息电子公告栏,把那些对老百姓购物有帮助的信心滚动播出;政府部门可考虑设立专门的质量信息披露网站,给我们多一些购物参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周舟: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应该具备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框架,消费者透过这一框架可以快速识别企业优劣、产品真伪,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现如今,诚信体系建设不仅是一个企业问题,更是一个行业问题。所以在建立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前,要充分了解行业水平、企业现状以及消费者的普遍认知,做好前期的“摸底”工作。
黄宜芬:一方面政府部门还是加大监督力度,做好源头监管;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建立企业质量诚信分级,定期向公众公布企业质量诚信指数。
刘毅如:在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政府监管的同时,我认为还要多发挥行业协会在产品质量诚信体系中的作用。
宋慧:我认为,要建设产品质量诚信体系首先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可以从质量诚信的角度来评估、选择企业和产品。当然,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单纯依靠企业也不行,一套完整的体系需要多方力量的制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这其中,政府部门是通观全局的,由其来牵头完善这个体系责无旁贷。
受访人:王维泉 年龄:50岁 地点:吉林 职业:大学教授 受访人:黄宜芬 年龄:63岁 地点:广东 职业:退休教师 受访人:刘毅如 年龄:25岁 地点:北京 职业:公司职员 受访人:周舟 年龄:24岁 地点:北京 职业:高校研究生 受访人:宋慧 年龄:28岁 地点:上海 职业:网络编辑 |